查看原文
其他

养生密码—阴阳

2018-03-11 陈鼎荣 中医宝典

【中医宝典App】中医古今书籍在线/离线阅读 >>>

编者按

阴阳学说贯穿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,主要用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、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,并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。

 

阴阳平衡是生命的根本,养生的宗旨就是要维护生命的阴阳平衡。如果阴阳平衡,人体就能够健康;如果阴阳失衡,人体就会患病,就会早衰,甚至于死亡。那如何平衡阴阳保持健康呢?

 

阴与阳把对立统一,消长转化,相反相成的关系贯穿于自然等一切事物之中,是人体生理病理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源头与规律。谁掌握了阴阳的转化规律,谁就能适应自然规律的变化,就掌握了养生的密码。

 

何谓阴阳?

 

阴阳学说起源于伏羲氏一横(太极)开天的《易经》,历经数千年的发展,已形成独立的阴阳学说,在《易经》,它是万事万物的基因,在中医,它是“八纲之纲纪”。它是中国文化的起源。阴阳贯穿于自然的一切事物之中,是相互关联的一种事物的两个方面,是古人观察自然,改造自然和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总结而形成的学术体系。

 

人们把复杂的自然变化和生物进化用阴阳这两个元素来概括。既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,又不断完善和形成阴阳独特的学术体系。人们把一切事物都用阴阳来划分,如运动的、上升的、温热的、明亮的、亢进的等都属于阳,静止的、内守的、下降的、寒冷的、晦暗的、宁静的都属于阴。

 

阴阳至今仍然对中医理论起到统领作用,是中医药辨证施治中无可替代的理论体系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说:“善诊者,察色按脉,先别阴阳。”正由于阴阳有无处不在和对立统一,既变化而又有规律的特点,所以,我们对一切事物的变化都可以用阴阳来解释,一些自然现象和规律可用阴阳诠释,疾病诊治可用阴阳去指导,养生的方法更可以用阴阳去剖析。

 

阴阳的应用

 

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》说:“阴阳者,天地之道也,万物之纲纪,变化之父母,生杀之本始。”充分解释了一切事物的变化都循着阴阳的规律而转化,所有事物的发生、发展都可以用阴阳来解读。《黄帝内经》就是运用阴阳变化的相互关系来剖析人体生理病理变化,并探讨其实质规律,中医在诊断疾病和掌握疾病转归方面也离不开阴阳的理论为指导,只要了解阴阳和事物阴阳的属性,就能把握人体内阴阳平衡及其与自然规律的结合,从而达到养生之目的。

 

阴阳是解读养生的密码

 

人们都知道养生的重要性,追求运动养生、气功养生、饮食养生,养生理论探讨成为一种时尚,并容易被人们所接受。有讲运动可以长寿,有讲静养可以长寿,有讲吃素好,有讲荤素搭配、五谷杂粮可以长寿,其实,一切养生方法和学说都离不开阴阳,只有阴阳调节平衡才是最好的养生,养生就是养阴阳。

 

阴阳是解读养生的密码。《易经·素辞》有“一阴一阳之谓道”,“道”指道理规律。阴阳包揽大自然一切变化规律和人生奥秘。《黄帝内经》指出:“故智者之养生也,必顺四时而适寒暑,和喜怒而安居处,节阴阳而调刚柔。”顺应四时变化规律,调节阴阳四时消长变化,使人体适应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的阴阳变化规律,并做到适时增减衣服,调节运动量,改善饮食结构,使人体适寒暑而平阴阳,何愁不能养生。

 


和喜怒、安居处是一种情绪养生,中医有“喜伤心”、“怒伤肝”的理论,二者都可以导致阴消阳长之状态,使阴阳平衡失调,免疫力下降。因此,要做到每逢大事有静气,荣辱不惊;要善于调节情绪,平息怨气,为人要“忠”,要诚信,要仁爱;对人要“恕”,要宽容,要礼让。好的人文环境是靠好的品质处出来的,“让人就是让己,爱人就是爱己”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做到“节阴阳而调刚柔”。


我们掌握了阴阳对立制约,互根互用,消长转化的运动和变化关系,就掌握了养生和健康的密码。用它去解读和指导我们的养生,一是要做到动静结合,动是阳,静是阴,动则激发人体生发之气和脏腑功能,人就有了精气神。静是滋阴养阳,濡养脏腑,而保本固元,动和静要相对平衡,太过不及都不好,只要动静有度就可阴阳平衡。

 

二是天地人相融,天(乾)是阳,地(坤)是阴,人居其中,要上接天气,下接地气,实质就是把自己与大自然相融,关在健身房内的任何运动都不如到大自然中去活动好。如所有内炼养生者都有一个方法,就是双手抱大自然之气,从头顶百会穴,经胸、贯腹、意守丹田,就是把人与自然做到最佳融合,达到通经络,调阴阳。因此,不管你是散步、跑步,还是游泳、打拳,一切活动尽量到露天及空气较好的环境,把天地人融为一体,久之必能养生。

 

三是保持阴阳平衡,阴阳平衡是事物呈相对稳定和动态平衡,不是一成不变的,如由于某种因素打破这种平衡,就会出现阴阳转化,而导致“物极必反”的异常状态。例如,高血压患者,经过治疗后血压处于稳定状态,但由于某种事件的突变致患者情绪亢奋,又不能及时调节,阳亢症状发展至极点(物极必反),就会发生中风、冠心病等疾病。因此,把握动静结合的锻炼方式,养成符合自然规律的生活习惯,调节好合理的饮食结构,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,做到亦动亦静,一张一弛,刚柔相济,就能保持阴阳平衡。

 

四是熟悉阴阳变化规律,及时调节阴阳,使身体处于阴平阳秘状态,方可达到养生之目的。

 

人们通过长期社会实践,总结归纳了阴阳变化规律,如一天之中,早晨为少阳,中午为老阳,晚上为少阴,夜里为老阴,白天为阳,夜里为阴。因此,我们的生活、运动和工作都要适应阴阳的这种变化规律,做到阳动阴静,一些养生运动以早晨和傍晚较合适,而子时和午时是天地气机转换之时,要以静养而少动,才能保持阴阳平衡。一年四季中,春夏为阳、秋冬为阴,我们把握四季阴阳转化,做到顺四时而适寒暑,人们生活在自然环境中,其衣、食、住、行都要顺应四季阴阳变化,做到适时、适季、适寒暑。

 

例如,夏季时人体处于阳气生长之时,应保持身体微微汗出,使阳气得以宣发,阴阳保持平衡,就能少生病或不生病。若是整天在空调低温中生活,阳气无法宣泄,或是长期在高温下作业大量汗出,使阳气脱泄,都导致阳气的不及和过极,产生阴阳物极必反的状态,而致疾病的发生,也可形成“夏病冬发”的潜在危险。故人们一定要做到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,顺四时、适寒暑、调阴阳,方能真正地解读养生密码,进而达到养生健康的最高境界。

 


|作者介绍|

陈鼎荣,泰州市卫生局党委委员、副局长、分管办公室、医政、中医、学会工作以及城乡社区卫生、医疗机构改革工作。

 

来源:养生月刊(2014-5),图片来自网络


以上内容仅供参考,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














《伤寒论》在线阅读


《爷孙俩的中医故事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★★★★★


人体穴位大全【图文版】


中医古籍的剂量不知道算多少?收藏这篇就够了


中国第一部全面《急性心肌梗死》防治电影,转发1次挽救1条生命★★★★★★★★





  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:

    中医宝典微信公众号 zhongyidaxue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